来源:小编 更新:2025-03-27 14:57:43
用手机看
你还记得那些儿时的小游戏吗?那些用手指翻飞、用心灵手巧编织出无限乐趣的日子。今天,就让我们一起回到那个纯真的年代,重温那些让人回味无穷的儿时手指游戏吧!
还记得那个用一根简单的绳子,就能在指尖翻出各种花样的游戏吗?它有个可爱的名字——翻花绳。在中国,这个游戏有着许多不同的称呼,比如线翻花、翻花鼓、挑绷绷、解股等等。在马来西亚,小朋友们喜欢用橡胶圈(橡皮筋)来玩这个游戏,而在国外,毛线、麻线、呢绒绳或棉纱绳都是不错的选择。
翻花绳的玩法简单又有趣。首先,用一根绳子结成绳套,然后一人以手指编成一种花样,另一人用手指接过来,翻成另一种花样,相互交替编翻,直到一方不能再编翻下去为止。这个游戏最大的乐趣就在于翻出新花样,展现自己的聪明才智。PP翻花绳的起手式一般是面条形,常见的花样大概只有5~6种,比如牛眼或花手绢。如果想让周围的人刮目相看,不妨玩一些特殊花样。
你知道吗?手指游戏对于学前教育来说,可是个宝贝。作为学前教育的我们,玩手指游戏的时候,手做动作、口念儿歌、眼做协调,全身的能动系统只做一件事情。这样的活动可以提高孩子们的注意力、记忆力、感觉统合能力、节奏感和韵律感,同时还能训练他们的思维。
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,双手的活动引发了大脑的思维,大脑的思维又通过双手的活动来完善。手是人类的第二个大脑,创造了人类璀璨的文明。动手做事是孩子成长的基础,手指游戏让孩子学会动手、勤于动手、爱上动手。同时,手指游戏也是亲子间交流最好的游戏,可以训练孩子注意力集中的能力。
在幼儿园里,老师们经常会组织孩子们玩各种手指游戏。比如,三河幼儿园的小三班,在刚开始的时候,孩子们对手指游戏毫无经验。为了更好地引导他们,老师们采取了区角不分的布置,投入的种类在幼儿的经验所及的范围,如《小被子》等种类的手指游戏。在表达区角中,引导幼儿发现美、创造美,有目的的学习,使孩子在丰富的活动环境中,具有充分的活动自主权。
此外,老师们还注重在手指游戏中渗透德育,比如,在玩积木时,就有关于搭积木的手指游戏。针对这一现象,老师们就将这一环节放入手指游戏中,在去娃娃家作客时,里面就有关于小被子的手指游戏。有了这一环节,幼儿都非常喜欢进入到去叫游戏中,一边做游戏,一边念手指游戏,从手指游戏中知道了学习了很多关于礼貌方面的用语。
你知道吗?手指的活动,是大脑的体操!对于1-3岁的宝宝来说,手指游戏更是不可或缺的。当宝宝还是个婴儿时,他胳膊和手部的控制能力始于伸手够物、挥拳或是用手掌拍打自己感兴趣的物品。抓握小物件时,他很有可能会合拢手指,把物品攥在手心。
宝宝的精细运动能力,是指操作小物件时手部和手指的协调能力。这是一项重要的技能,吃东西和穿衣服等日常生活都离不开它。经过锻炼,慢慢地它将发展成为写字和切割等高级技能。从笨拙到灵活,孩子在锻炼中发展,在发展中锻炼。
还记得儿时玩过的那个刮手指加法游戏吗?当时我们叫它为11游戏,衍生的还有11游戏。现在网上很难搜到,大多叫做手指加法、加法碰碰碰、碰碰手等。那么这个游戏能不能用代码实现呢?
游戏原理是这样的:妈妈和孩子相对,各伸出两个食指,妈妈用一根食指碰碰孩子的一个食指,11变成了2。孩子用一根食指碰碰妈妈刚变的2个指头,12变成了3,当然,也可以碰妈妈的另外的一个指头,变成2。妈妈可以用自己的2去加孩子的3变成5,也可以用1去加孩子的3或者以此类推,数与数之间互相组合,谁先累计到整10谁就可以藏起一只手,两只手藏完算赢。如果超过10,比如5813则可以略掉10直接变成3,让对方再往上加。
可以说,这个游戏即动手又动脑,很好地考验了孩子随机应变的能力,四只手四个数,让孩子随意组合,不仅要考虑自己怎样才能加到整10,还要给对方制造障碍,不能让对方有机可乘、顺利过关。
这些儿时手指游戏,是不是让你想起了